top of page

2025 質性研究方法論壇

​2025年11月5日,國立政治大學公民社會暨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舉辦「2025年質性研究方法論壇」,由公共行政學系江明修老師主持,邀請傳播學院江靜之老師與國家發展研究所何浩慈老師主講,公共行政學系傅凱若老師擔任與談人。論壇以質性研究為主軸,從「如何提問」、訪談與文獻閱讀,到田野工作與研究倫理,帶領研究生從實際經驗出發,思考質性研究在學術訓練與實務研究中的意涵。

江靜之老師以「質性研究的問問題」為題,從詮釋性社會科學(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)的觀點出發,說明研究知識往往是在研究者與受訪者互動的過程中共同產生,而不是已經存在、等待被「挖掘」的固定答案。她提醒同學,訪談現場牽涉到權力關係與研究倫理:研究目的是由研究者決定、文獻是研究者選擇與閱讀、受訪者也是由研究者挑選,提問內容與方式更會影響受訪者如何作答,因此研究者必須意識到自己在研究中的位置與影響。

在談到「如何問問題」時,江老師指出,許多初學者在文獻檢閱時,容易停留在被視為「常識」的抽象概念上,偏向詢問很抽象的問題,又習慣追問「因果」,彷彿只要多問幾個「為什麼」,就能找出問題的「原因」。她提醒同學,質性研究要探問的往往是「what、how、why」的脈絡與經驗,而不是套用量化研究的因果預設。她分享「自問法」、「舉例法」、「比較法」等思考方式,作為設計訪談大綱與閱讀文獻時的具體工具,並強調閱讀文獻應當改變我們提問的方式──如果閱讀前後能提出的問題完全一樣,就表示閱讀並沒有真正發生作用。

在說明訪談與研究之間的關係時,江老師提到,有人認為「訪談了二十個人」就構成一篇研究,但她提醒同學,不應只把受訪內容加以整理與歸納,就匆匆稱之為研究。她說:「有些人說,我訪談了二十個人,那就是研究。可是如果只是訪談二十個人、然後做一個總結,那還不如請這二十個人各自寫一篇自傳。因為自傳至少是他自己在整理他的人生,而不是被研究者整理成報告。」這段話點出研究者需要負起詮釋責任,不能只停留在資料蒐集的層次。她也以投影片中的例子「罵人還是玩?」說明理解話語時必須回到具體情境,包括聲音、語調、表情、肢體動作、談話脈絡、關係與文類等,提醒大家,質性研究十分重視「情境」與脈絡化的理解。

何浩慈老師則以「民族誌與人類學田野工作」為題,介紹民族誌式田野調查在社會科學中的位置。他說明,相較於依賴文獻或實驗室資料的研究,田野工作者是以自身作為研究工具,進入特定社群或多重場域,與研究對象直接接觸,取得第一手資料。田野被視為人類學知識的重要來源,也常被形容為人類學家的「成年禮」,強調從在地觀點(native’s point of view)出發,避免只停留在研究者既有的價值框架與民族中心主義。

何老師接著簡要說明民族誌田野工作的典範流變,從早期仰賴二手資料的「搖椅上的人類學家」,到馬林諾夫斯基強調「實地」長期田野,再到後來重視反身性與詮釋轉向的當代民族誌,開始正視田野工作者在研究書寫中的「現身」與位置。他也以簡報介紹田野中的多元方法,包括不同形式的訪談、參與觀察、口述歷史、影音紀錄、系譜調查與文件蒐集等,說明田野調查並非單一技術,而是多種方法的組合。

在談到實際進入田野時,何老師分享了「理想中的田野工作流程」,從主題發想、前導研究、撰寫研究計畫,到進入田野、資料整理與反思,最後產出成果。他特別強調,所謂的「閒談」或日常聊天,也是重要的資料來源之一,許多關鍵線索往往在輕鬆的互動中出現。另一方面,他將「研究倫理」視為方法論的一環,說明田野調查的目的不只是取得資料,而是要在尊重、理解與不造成傷害的前提下,與報導人(interlocutor)建立關係。包括是否進入特定場合、如何使用錄音錄影工具、如何回饋田野社群等,都需要在實務中持續判斷與學習。

與談人傅凱若老師則從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的角度回應,談到質性研究在理解政策執行現場、組織運作與利害關係人經驗上的意義。她指出,透過訪談、田野與深度敘事,研究者可以更貼近實務工作者與政策對象的觀點,看到文件與統計數字難以呈現的部分,並鼓勵同學在未來的研究中善用質性方法。

最後,江明修老師在總結時,感謝三位老師的分享以及同學們的參與。他指出,本次論壇從訪談與提問、詮釋研究的觀點,到田野工作與研究倫理,提供了理解質性研究的一個整體脈絡,也提醒大家,研究不只是技術操作,更涉及與受訪者、與田野、與知識之間的關係。希望同學在日後的研究實作中,能將今天的討論帶回各自的題目與現場,持續練習提問、傾聽與反思。

2025質性研究方法論壇_251105_江明修老師.jpg
LINE_ALBUM_2025質性研究方法論壇_251105_江靜之老師.jpg
LINE_ALBUM_2025質性研究方法論壇_251105_何浩慈老師.jpg
LINE_ALBUM_2025質性研究方法論壇_251105_傅凱若老師.jpg
LINE_ALBUM_2025質性研究方法論壇_251105_大合照.jpg

公民社會暨地方治理研究中心

©2023 公民社會暨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。

Copyright © 2011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and Local Governance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